【名校长访谈】临平区育才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王洪良:让每个孩子都能听见生命拔节的美妙和声

2025-04-28 16:11 来源:杭州网、杭州通客户端 作者:叶丽姣

杭州网、杭州通客户端

    杭州市坚持以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线,推行教育优先发展战略,积极推动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,致力于打造中国式现代化教育实践的市域样板。

    由杭州市教育局指导,杭州市校园短视频联盟主办,杭报集团杭州网精心策划并推出的《杭州教育高质量发展——名校长访谈》系列栏目全方位呈现学校在推进杭州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,携手书写杭州教育的新篇章,讲好属于杭州的新时代教育故事。

    配图1

    本期《杭州教育高质量发展——名校长访谈》,我们特邀杭州市临平区育才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、杭州市临平区育才实验小学党总支书记王洪良对话,走进学在临平·美好教育背景下的小学集团化办学育才实践。

    坐落于临平山下、藕花洲畔的育才实验小学教育集团,是一所拥有近30年历史的优质名校。自2012年探索集团化办学以来,如今下辖四所分校,在校师生超9000人,先后获得“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中心实验学校”“浙江省艺术特色学校”“浙江省诗教先进单位”“浙江省校园足球特色学校”等170余项荣誉。其背后,离不开一位跨界教育者的深耕——总校长王洪良,他以音乐教师的独特视角,将艺术思维融入教育管理,带领团队打造出“和而不同”的教育新生态。

    “四独立·四共享”:集团化办学的“荷花哲学”

    在集团化办学发展的过程中,临平区育才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始终坚持“传承、创新、发展”的理念。2022年以来,学校经历改革,形成了创新性的“四独立、四共享”管理模式。

    王校长将这种模式形象比喻为“就像荷花的根茎相连,但花开各异,我们既要在集团层面统一校风、学风、教风框架,又要给予各校区充分自主权。”他举例道,核心校依托临平山诗词文化开设采风写诗课,而分校则因地制宜开发智能农场劳动课程、剪纸艺术等特色项目。“四共享”机制则通过校园文化联建、师资流动培养等方式,让各校在“和而不同”中形成育人合力。

    这种模式既避免了“千校一面”的同质化困境,又通过“藕脉相通”的资源共享实现集团整体提质。王洪良强调:“统一管理不是‘一刀切’,而是像荷叶托起露珠,既要保持个性,又能凝聚共识。”

    “和而不同”:让每个孩子成为独特的“七彩伢儿”

    近年来,临平区育才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将《论语》中“和而不同”的理念融入办学,构建起以“荷文化”为统领的“七彩课程体系”。王校长特别提到,课程设计要打破学科壁垒,让知识在真实场景中自然生长:“我们的课程让学生在临平山测量步道、绘制生态地图,数学与科学在登山途中相遇;用落叶创作山水画,美术与自然美学浑然一体。”

    “要让孩子像荷花一样,在不同的土壤里绽放独特的美。”在王校长的主张下,学校突破性地构建起 “七彩伢儿”评价体系——以“会学习、会关心、会健体、会审美、会做事、会英语、会创造”七个维度替代传统分数评价,学生可通过制作机器人、设计节气手账等多元实践获得成长认证;班级“成长能量树”则结合学生运动时长、家庭实践等指标,将学生进步转化为可视的“绿叶生长”,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节奏。

    创新作业设计:从“知识搬运”到“素养生长”

    在“双减”背景下,王洪良带领团队重构作业形态,打造“素养导向、生活赋能”的创新范式。学校的“食育厨房”项目正是跨学科整合的典范:学生从测量种植箱尺寸(数学)到记录蔬菜生长(科学),再到设计营养菜单(综合实践)并计算烹饪成本(劳动+数学),整个流程犹如一场“闯关探险”。

    配图2

    “作业不应是知识的简单重复,而要成为解决问题的‘脚手架’。”王校长回忆道,在个性化作业的开展过程中,有位学生连续30天记录父亲学做糖醋排骨的过程,这份充满烟火气的作业被校食堂收录为“生活教材”。

    在数字化作业中,学生们则通过智能系统监测作物生长、参与“AI诗社”创作,让作业从静态纸面跃升为“数字画像”。王洪良强调:“作业改革的核心是让学习回归生活,用真实问题驱动能力生长。”

    教师成长密码:分层培养与跨界融合

    作为一名由音乐教师转型的校长,王洪良的治校之道自带艺术基因。他坦言:“从‘学科人’到‘掌舵者’的转型,最大的挑战在于跳出单一思维,平衡五育融合与全科发展。”

    临平区育才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创新教师培养机制,构建起“邱山论剑”“荷塘课坛”“荷塘讲堂”等分层培养体系:青年教师通过教学比武锤炼课堂技艺,骨干教师以示范课辐射集团教研,卓越教师则在学术分享中提炼教育思想。

    配图3

    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,王洪良尤其重视美育浸润。为此,学校将“荷韵歌舞社” 艺术课程与临平山文化深度融合,让美育成为学校特色标签。面对家长对艺术教育边缘化的担忧,王洪良选择用成果“显性化”破局——学生们的荷韵歌舞获市艺术节一等奖、剪纸作品登上社区展览,用实力赢得认同。王洪良说:“教育需要‘跨界思维’,教师的成长也需要多元养分的滋养,才能不断突破学科边界,构建更包容、更融合的育人生态。”

    从“学在临平”品牌引领到“荷美校园”的创建打造,临平区育才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用“和而不同”的哲学书写着教育新篇。今年春季,学校重点结合“课间15分钟”活动,实现从“单一跑跳”到“身心共育”,释放成长活力,再度引发期待。

    正如学校所推崇的“向下扎根、向上绽放”育人理念,这场持续生长的教育实验,正在让更多孩子听见自己生命拔节的美好和声。

(免责声明:本文来源于网络,仅做公益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若有版权问题请告知删除!本文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。)